人文青島|難忘小院,難忘美食與櫻花——梁實秋與程季淑度過四年幸福時光,程季淑一生掛念在青島的日子
發(fā)布時間:2023-07-10 15:43:16 文章來源:大眾報業(yè)·半島新聞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張文艷夏日的青島,用獨有的風情吸引游人的到來。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文艷

夏日的青島,用獨有的風情吸引游人的到來。大學路與魚山路的網(wǎng)紅轉(zhuǎn)角,聚集著來自各地的游人。而將青島比喻成“君子國”的梁實秋與妻子曾居住在游人如織的魚山路上。


(資料圖片)

魚山路33號,梁實秋故居一度對外開放,半島全媒體記者進入?yún)⒂^,不大的房間里,有梁實秋與妻子程季淑生活的舊跡。如今,故居閉門謝客,因此長長的過道,隔絕了游人與居民的距離。

粉紅的兩層建筑,藏于明黃色的圍墻與鐵門之后。院內(nèi),一棵筆直的水杉直沖云霄。院子不大,1930年到1934年兩人在青島生活了四年,在小院里生活了兩年多,卻是梁實秋與夫人程季淑一生的牽掛。在北京,或者在臺灣省,種植花草時會想起青島,吃美食時會想起青島;在美國西雅圖居住時,覺得那里的櫻花不如青島美。本期,我們通過探訪故居,采訪梁實秋研究專家,以及梁實秋的《槐園夢憶》和后人回憶等,還原梁、程二人的愛情故事及他們在青島的生活細節(jié)。

>>>一張紙條

拉開50余載愛情序幕

剛從地鐵口下來,就感受到暑期撲面而來的旅游熱度。大學路上,游客來來往往。有人問路,一位市民熱情指引。這座海濱城市,用迷人的風光和淳厚的民風招待著客人。

而多年前的梁實秋與夫人程季淑同樣被這里的風光和人情所吸引。尤其是青島的整潔和氣候的適宜,讓程季淑一下子愛上了這座城市,所以在國立青大校長楊振聲的邀請下,梁實秋攜夫人與聞一多一起來到了青島。

甜蜜的生活,愜意的居所,梁實秋與程季淑度過了四年的幸福生活。從相遇到相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對于他們來說,青島無異于一場別樣的蜜月。

這場愛情故事開啟于1921年秋天的一個周末,北京。

正在清華學校高等科就讀的梁實秋回到家中,意外在父親的書房桌上信封里發(fā)現(xiàn)了張紅紙條:“程季淑,安徽績溪人,年20歲,1901年2月17日寅時生”。梁實秋心里一動,馬上意識到,這是父母為自己選的未婚妻。

程季淑是誰?她祖籍安徽績溪,祖父程鹿鳴早年隨經(jīng)商的伯父到達京師,下帷苦讀,通過科舉考試,官至直隸省大名府知府。程季淑的父親程佩銘是家中長子,在北京經(jīng)營筆墨店。后來因為科舉廢除,筆墨店生意一落千丈,最終倒閉。程佩銘只得赴關外闖蕩,不幸去世。彼時,程季淑才9歲,大姐比她大11歲,早早就嫁了人。二姐和兩個弟弟在青春有為的年紀都死于肺癆,所以母親一直和程季淑相依為命。

沒有了夫君,程季淑的母親常年像仆婦一樣供祖父和叔父們差遣,以至于年老后落下了腿疾。生于傳統(tǒng)重男輕女的家庭,程季淑童年的遭遇可想而知。她每天只有早晨有冷飯一碗,中午沒有,當別的同學聚集著用午餐時,她只能借故避開。一切隱忍都是希望能夠不致輟學。考入北京女高師后,程季淑住宿就讀。上體操課學校要求穿白上衣,程季淑只有一件藍方格的白布上衣,向叔父討錢買,被訓斥一頓。最后急中生智,連夜把衣服里的藍色經(jīng)緯棉線一一抽出來,才通過了檢查。正因為這樣的遭遇,讓程季淑有傳統(tǒng)的賢良淑德品性,也有女性獨有的堅強、持家的一面。

就在果腹都有困難的境遇下,程季淑勉強在北京女高師師范本科畢業(yè),從此,她離開了那所舊式的家庭,開始獨立生活。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梁實秋認識了程季淑,通過一張紅紙條。

作為新潮青年,梁實秋并不抵觸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好奇和期待。過了幾天,他悄悄地跟大姐打聽女孩的情況。大姐告訴他,梁父在京師警察廳期間,與來自湖南的黃運興結為金蘭之交,黃運興的女兒黃淑貞就讀于女高師體育系,與同校的程季淑是閨蜜。黃淑貞同時認識梁實秋和程季淑,認為他們品貌般配,年齡相當,便打算做個媒人,只是沒有出閣的姑娘是沒辦法幫這個忙的,所以委托母親到梁家正式提親做媒。

黃母安排梁實秋的母親和大姐到黃家與程季淑相見,一見面,雙方就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姐很親切地告訴我說:‘我看她人挺好,滿斯文的。雙眼皮大眼睛,身材不高,腰身很細,好一頭烏發(fā),挽成一個髻堆在腦后,一個大蓬松覆著前額,我怕那蓬下面遮掩著疤痕什么的,特地搭訕著走過去,一面說著你的頭發(fā)梳得真好,一面掀起那發(fā)蓬看看’。我趕快問:‘有什么沒有?’她說:‘什么也沒有。’我們哈哈大笑。”

這些細節(jié)梁實秋都寫進了《槐園夢憶》中,文章寫于1974年8月,在程季淑去世4個月之后,過去了半個世紀的細節(jié),梁實秋還記得一清二楚,可見他對妻子的深情。而梁實秋對于父母之命的態(tài)度也非常令人驚訝,作為一位新式青年,他沒有像其他同齡人那樣反感抗爭,而是欣然接受,可見他性格溫和。梁實秋評價自己是個“古典頭腦、浪漫心腸,也可以說是一個從心所欲但決不逾矩的人”。

不過,梁實秋也不是坐等媒人上門,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他先是自己寫信給程季淑問她是否愿意做個朋友,結果信件如石沉大海,沒有回音。正當他決定斷了這個念頭之時,一封匿名信又點燃了他的熱情,匿名信讓他不要灰心,程小姐現(xiàn)在正在女子職業(yè)學校教書,可以打電話直接聯(lián)絡。匿名信是誰寫的,當事人沒有說,不過估計是出自黃淑貞的手筆。

信心大振的梁實秋直接給程季淑打去了電話,電話那頭的程季淑很驚訝,支支吾吾答應見面。聽到對面那柔和清脆、珠圓玉潤的聲音,梁實秋“受了刺激,受了震驚,在未見程淑之前先已得到無比的喜悅”。

這場持續(xù)了50多年的愛情自此拉開了序幕。

好不容易熬到約定見面的周六,梁實秋急切地坐上了從清華園出發(fā)的人力車,一個小時的車程,讓他覺得太過漫長,到達女子職業(yè)學校附近,又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在會客室見到了黃淑貞和程季淑。沒說幾句話,識趣的黃淑貞托故離開,留下急得臉色緋紅的程季淑和梁實秋。

一頭烏發(fā),令梁實秋與姐姐對程季淑印象最深,而“臉上沒有一點脂粉,完全本來面目”,讓梁實秋很滿意,“我最不喜歡上帝給你一張臉而你自己另造一張”。半個小時的見面雙方都戀戀不舍,在告別時約好了下次見面的時間和地點。自此,兩人“冒著活埋的危險”在中央公園、太廟等地約會,因為一個20歲的大姑娘與青年男子約會,在當時是“駭人聽聞、罪當活埋”的。盡管如此,梁實秋回憶的言語中皆是甜蜜。

1923年,梁實秋從清華學校畢業(yè),按照要求要赴美留學。在別的同學都讀滿五年甚至更長時,梁實秋卻只讀了三年,沒等到拿到碩士學位就回來了,因為他受不了相思之苦。

>>>青島留蹤

小院內(nèi)外的生活點滴

1927年2月11日,經(jīng)過三年的分別,梁實秋和程季淑結婚。

婚后,因為時局的動蕩,兩人抵達南京,當時梁實秋就職于東南大學,也置辦了一所新居,誰知不久后就因為炮聲隆隆不得不離開南京抵達上海??偨Y在上海的三年,梁實秋說“是艱苦的,情形當然是相當狼狽”。但新婚的生活是幸福的,簡陋的家里是幸福的新人。在上海,他們的大女兒梁文茜出生。1930年4月,兒子梁文騏出生。也就是在這一年,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的橄欖枝伸過來,梁實秋和程季淑與聞一多一起,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來到了青島。

那是1930年的夏天,他們乘船來到青島,先對這座城市的環(huán)境進行了參觀,他們下榻于中國旅行社,雇了兩輛馬車環(huán)游市內(nèi)一周,對于青島的印象非常良好。尤其是程季淑特別喜歡青島的清潔與氣候的適宜,便決定留下來?;乇逼蕉冗^一個暑假后,梁實秋與程季淑租住進了魚山路四號的一棟房子,樓上四間樓下四間。房屋距離匯泉海灘很近,約十幾分鐘就可以走到。

大海,讓人心情舒暢,也讓忙碌的程季淑有了喘息的機會。

在青島,她一直很愉快,興致高昂地穿上了泳裝,與丈夫和孩子一起下水,隨后夫妻二人躺在沙灘上,邊曬太陽邊看著孩子用小鏟在沙灘上掘沙土,一直玩到夕陽下山還舍不得回家。而他們的大女兒梁文茜也記得在青島的快樂時光:“細軟的沙灘,藍色的大海,看那波濤洶涌的漲潮和落潮,水漲時爸爸領著我們迎浪漂流,水落時爸爸休息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我們便在石頭縫里抓小蟹和撿那五光十色的漂亮貝殼。太陽西下了,孩子們還玩兒不夠,爸爸便一個一個追我們,追上領我們?nèi)_淡水澡,我多想還叫爸爸拉著我的手走,背后留下一條長長的人生腳印”。梁實秋在國立青大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梁文茜還記得父親天天走小路步行到學校,一日,小路草叢中突然爬出了一條大蛇,嚇得他急忙躲閃,自此以后,父親購買了一根手杖,邊走邊撥草尋蛇。看來,梁實秋和聞一多經(jīng)常一起策杖而行是有原因的。

有時,他們?nèi)易嚨綏?,走上伸到海中的長長的棧道,到盡端的亭子里乘涼。除了沙灘,他們最愛到海濱公園趕海,在亂石縫里尋找小蟹和水母,并到水族館參觀。

他們到第一公園也就是中山公園里去看老虎。在櫻花盛開的時候去賞櫻,美麗的櫻花是程季淑的最愛,她一路驚嘆著,一去就留連往返,以致晚年到美國看到櫻花,還會想起青島,總覺得哪里的櫻花都比不上青島的美。

有丈夫和孩子在身邊,過著安定的日子,程季淑過得很舒心。尤其是梁實秋給她了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在青島的教授們帶家眷的并不多,聞一多曾帶著妻子到青島短住,不久后送走。其他人的家眷大都不在身邊。楊振聲甚至勸梁實秋不要永遠守在家里,要時常出去換換空氣,梁實秋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和諧的家室比什么都重要,“如果需要的話,整日育兒持家的妻子比我更有需要”。在上海時,他曾被邀請參加酒局招歌女,嚇得再也不敢去了,還將此事講給程季淑聽,這些行為讓程季淑感到安心。

在魚山路四號的舊居里,還發(fā)生過一件事,那是1931年11月的一晚11時,寓所傳來急切的敲門聲,吵醒了熟睡的梁實秋夫婦,程季淑說:“這樣晚還有客來?”梁實秋披衣下樓,原來是楊振聲派人送信,紙條上寫看:“請示志摩滬寓地址。”梁實秋雖然感到奇怪,但還是告知了來人,上樓重復入寢。第二天才得知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乘坐的飛機失事在濟南遇難……

第二年,梁實秋和程季淑將家搬到了魚山路七號,也就是現(xiàn)在的魚山路33號。這可忙壞了程季淑,她忙前忙后,終于收拾妥當。

新居是剛造好的樓房,四上四下,還有地下室,小院還算比較寬敞。房東名叫王德溥,是本地人,為人忠厚樸實,更加深了梁家對青島的好印象。因為院子太過空蕩,梁實秋夫婦要求他在院子里栽幾棵樹,王德溥嘴上沒說什么,第二天卻率領著兒子帶來了輛大車的樹苗,六棵櫻花樹,四棵蘋果樹,兩棵西府海棠,一下子就把小院填滿了。櫻花第二年就開出了燦爛的花朵,是雙櫻,引來滿院的蜂蝶。蘋果樹也在第二年就結了果。最讓程季淑心儀的是西府海棠,那胭脂色的花苞,粉紅的花瓣,襯上翠綠的嫩葉,真是嬌艷欲滴,從她與兩個孩子留影的舊照上,可以看到綠植布滿了小院。

青島,也埋藏著程季淑永遠的痛。

本來,程母后來也來到了青島,一家人很齊全,又于1933年2月25日生下了梁文薔,大家都非常高興。誰知四個孩子同時染上了猩紅熱,次女不幸夭折,這讓剛剛生產(chǎn)不久的程季淑傷心不已,身體狀況急劇下降。將孩子埋葬的那天,程季淑還不能下地,不能親眼看到女兒在冰霰霏霏中,入葬第一公墓,只能在家中默默流淚。而那具小小的棺木,成為梁實秋夫婦留在青島永遠的傷痕。

>>>相濡以沫

接待友人,攜手翻譯莎翁

“青島四年之中我們的家庭是很快樂的”,梁實秋總結說。

像其他在青島的名師大家們一樣,這片海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對于梁實秋來說,莎士比亞翻譯是他最為自豪的作品,而這項偉大的工作就開始于青島,而且是在妻子程季淑的決斷、支持和攜手幫助下,正式開啟的。

為了不讓丈夫過度勞累,程季淑規(guī)定,梁實秋一年只能譯兩本,這樣就可以在20年的時間內(nèi)完成。然而,時局的變化沒能給他們提供一張安靜的譯桌,加上工作繁忙,梁實秋后來用了30多年的時間,才完成了浩瀚的翻譯工程。除了譯莎氏之外,梁實秋還在青島抽空譯了《織工馬南傳》《西塞羅文錄》,并且主編天津《益世報》的一個文藝周刊。

一人主外,執(zhí)教鞭搞翻譯,一人主持家務,為丈夫迎來送往,如此令人艷羨的畫面一次次在梁家上演。

青島的居所里,處處都留下了程季淑忙碌的身影,她忙于家務,照顧老人和孩子,扶持丈夫,辛苦而愉快。

梁實秋的父親早就聽聞青島風景秀麗,一直向往,于是來青島住了12天。這段時間,都是程季淑在照顧。程季淑專門到“大雅溝”(大窯溝)菜市買來一條長二尺以上的鰣魚,公公特別高興。這段時間,全家人在青島盡情地享受美食,“肥城桃、萊陽梨、煙臺的葡萄與蘋果,都可以說是天下第一”。程季淑的賢惠深得梁父的信任,晚上他們講述梁家的家史,梁父說“有些事不足為外人道,不必對任何人提起,但不妨告訴季淑知道”。盡管青島讓梁父贊嘆,他還是希望晚年能和兒孫們住在一起,希望他們能到北京居住。對此,程季淑沒有意見:“父親開口要我們回去,我們還能有什么話說?!?/p>

因為工作的關系,梁實秋結識了包括“酒中八仙”在內(nèi)的很多好友,家里經(jīng)??蜐M,常常到梁家做客的是傅肖鴻、趙少侯、唐郁南等,還有學生丁金相、張淑齊、蔡文顯、韓朋等,程季淑忙著張羅茶飯招待,從來沒有過一句怨言。日后,梁實秋在輾轉(zhuǎn)中在火車站遇到過丁金相,丁還專門在車站現(xiàn)買了禮物送給恩師。

回憶青島歲月,令梁實秋自豪的是,他還訂制了一個烤肉的鐵炙子,據(jù)說在青島是獨一的設備。全家人經(jīng)常到在山坡上拾撿松枝松塔,冬日烤肉待客。

幸福的海濱生活在梁父的一封信后終止了?!盃敔攣硇耪f北京家里人少,荒涼得院子里跑黃鼠狼,意思是叫我們回去,爸爸聽爺爺?shù)脑?,真的回北京了。先住大取燈胡同一號,后又因家里人多,遷到內(nèi)務部街二十號。”

梁實秋應胡適的邀請,即將任教于北京大學。臨走前,房屋租約未滿,還有三個月,程季淑認為是他們提前解約,應該如約照付這三個月的租金,可是房東王先生堅不肯收,一番爭執(zhí)下來,房東才勉強收下。在梁實秋一家到火車站時,房東還買了一份重禮,專門送到了火車站,梁實秋不由得感嘆:“此君子國也!”

愛干凈的程季淑戀戀不舍地離開寓所,走前把房屋打掃得一塵不染。也就是從此以后,養(yǎng)成了每離開一地就要大掃除的慣例,而這與房東王先生的樸實密不可分。

1934年,梁實秋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后創(chuàng)辦《自由評論》,先后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1937年,“七七事變”后,梁實秋離家獨身到后方。程季淑一直照料著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直到1944年夏,才帶著三個孩子和11件行李,乘車南下去找梁實秋。彼時的程季淑腿疾嚴重,亦步亦趨,經(jīng)歷了千難險阻,終于與梁實秋相會。從此,兩人再也沒有分離。

程季淑是梁實秋的精神支柱。1963年,在臺灣省的時候,女兒梁文薔回來看望二人,程季淑買了黃鱔,正在準備做炒鱔絲,突然有持槍盜賊闖了進來,程季淑臨危不亂,鎮(zhèn)定應對,她邊安慰盜賊,邊交出了錢財和廉價首飾(真首飾在另一個盒子里),盜賊滿意而去,當晚被抓。程季淑還聲淚俱下地請求警察從輕發(fā)落,最終盜賊被處以極刑,程季淑還難過了好多天。這個細節(jié)足以說明程季淑是個溫柔而又果敢的人。

梁、程二人相伴了50多年,直到1974年4月30日,他們到美國西雅圖看望女兒期間,到市場購物,因臨街的一個梯子突然倒下砸在程季淑身上,導致她傷勢過重,離開人世。程季淑的猝然離世,給梁實秋帶來巨大悲痛,因此他寫下了《槐園夢憶》,感念妻子的陪伴,兩人也成為文人夫妻的典范……

回望梁實秋故居,水杉樹正綠。

安靜的院落里,一對相濡以沫的夫妻,曾經(jīng)留下攜手相伴的身影。

標簽:

資訊播報

樂活HOT

娛樂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