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島、走戈壁,讓守邊官兵吃上新鮮果蔬!青島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功臣獲評2023年“齊魯最美擁軍人物”
發(fā)布時間:2023-08-03 09:49:13 文章來源:大眾報業(yè)·半島新聞
先后3次駐島、克服4大難關,為駐島官兵搭起蔬菜大棚,種上種類豐富的菜

先后3次駐島、克服4大難關,為駐島官兵搭起蔬菜大棚,種上種類豐富的菜品;6天走訪北疆戈壁5個邊防連隊,行程3200多公里,幫著升級改造高原蔬菜種植示范基地,讓高原駐守官兵吃上西紅柿、黃瓜……


【資料圖】

近日,青島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獲評2023年“齊魯最美擁軍人物”。他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將農業(yè)科技成果應用到邊防一線,讓戰(zhàn)士們告別了難以吃上新鮮蔬菜的日子。

張功臣領獎

先后3次駐島,克服4大難關

讓駐島官兵吃上自己種的蔬菜

“張博士,芹菜葉子發(fā)黃這是啥情況?”“無土栽培肥料怎么配制?”“甜瓜怎么留瓜?”“黃瓜為啥坐不住瓜?”……這是張功臣近日與駐守朝連島戰(zhàn)士們微信交流的內容,這也是8年來,他與島上戰(zhàn)士交流的日常。

就這樣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朝連島上戰(zhàn)士們的蔬菜種植水平越來越高,現(xiàn)在已經(jīng)嘗試種植西瓜、甜瓜等種植難度較大的水果,蔬菜種植已經(jīng)融入進了戰(zhàn)士們的日常生活。當看到戰(zhàn)士們不僅吃上了親手種植出來的蔬菜、水果,還向上島的戰(zhàn)友們分享,尤其是分享時的那高興勁兒,讓張功臣感到倍感自豪。

海島溫室內景

張功臣告訴記者,2015年參加工作后,他接到了青島市農科院黨委要求對駐朝連島某部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幫扶的任務。

張功臣接到任務后,立馬和同事登島調研。朝連島位于青島海域東南,是一個無淡水、無居民、無固定航路的“三無海島”,也是離青島陸地最遠、條件最艱苦的海島。駐島官兵的新鮮蔬菜供應長年依靠陸上補給,有時遭遇惡劣天氣,補給船無法靠岸,官兵吃上一頓新鮮蔬菜成為奢望。在島上,他親眼見到了祖國的領海基點石碑,看到戰(zhàn)士們以島為家,不畏艱苦,守護著祖國的和平安寧。張功臣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但種植蔬菜這個簡單的事,放到這個“三無海島”上,卻是前所未有的困難。張功臣告訴記者,在島上成功種菜需要克服無土關、缺水關、臺風關、腐蝕關四大難關。

張功臣和同事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海島溫室建設沒有先例,只能自己一點點摸索突破。從前期登島調研,實地勘測地形,到海島溫室方案設計,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300平米的高標準“三防”(防臺風、防腐蝕、防暴雨)海島蔬菜無土栽培溫室當年建成。

島上缺乏適合耕種的土壤,要想種菜必須依靠無土栽培技術。綜合考慮島上的條件和戰(zhàn)士們的技術掌握程度,張功臣和同事選擇了相對容易操作的無土基質盆栽的方式。

島上缺乏淡水,沒有淡水如何種菜?在大棚選址的時候,張功臣和官兵們選擇了一個靠近集雨井的位置,可就近提供部分淡水。在種植模式上,張功臣選用了水肥一體滴灌技術,定時定量灌溉,幾乎沒有水分和肥料流失,節(jié)水節(jié)肥。在溫室設計的方案中,他們還增加了棚面雨水收集和水循環(huán)利用的設計,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風是島上的常客,每年風雨天氣占到了三分之二,5級以上大風是家常便飯,每當臺風來臨時,風吹石頭跑一點也不夸張。這么大的風,如何保證大棚的安全?相比陸地的設計,他們使用了加粗的棚架結構,增加了壓膜繩數(shù)量,同時在棚膜和棉被外側增加了2層防護網(wǎng),確保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大棚的安全。

島上常常大霧,水汽中含鹽量高。普通的鋼架結構很容易銹蝕,為此張功臣在溫室設計中對溫室的鋼架結構增加了防銹涂層,增加結構的防腐能力。

溫室建成后,張功臣先后3次駐島,現(xiàn)場指導溫室管理、蔬菜種植,從調試溫室設備,到播種、育苗、定植、水肥管理,手把手幫助戰(zhàn)士們掌握蔬菜無土栽培技術。2015年的春節(jié)年夜飯,駐島官兵第一次吃上了用自己生產的芹菜、韭菜包的餃子,慰藉了駐島官兵們的思鄉(xiāng)之情,也讓張功臣格外欣慰。

頂著暈船,定期上島

一年四季新鮮果蔬成為現(xiàn)實

最開始的時候,張功臣帶領戰(zhàn)士們在島上主要種植葉菜類蔬菜,油菜、韭菜、生菜、菠菜、芹菜……都是他們努力的對象。

“這些菜生長周期短,管理簡單、容易種植。等戰(zhàn)士們掌握一定的種植技術之后,他們就想著挑戰(zhàn)一下難度大一點的蔬菜種植?!?張功臣說,有個戰(zhàn)士家是壽光的,特別愛鉆研種菜技術,每次回家都帶一些種子上島,像西瓜、甜瓜、辣椒、西紅柿等。這些蔬菜和水果生長周期長,種植難度相對較大,但是等到有收獲的時候會特別有成就感。慢慢的,種菜、收菜也成了戰(zhàn)士們業(yè)余時間的樂趣之一。

駐島期間,張功臣跟戰(zhàn)士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在島上的日子,他經(jīng)常通過微信跟戰(zhàn)士們交流。

為了更好地了解蔬菜的生長情況,2016年開始,張功臣每年定期上島,跟蹤掌握蔬菜生長情況,進行溫室維護,為戰(zhàn)士們排憂解難。目前,駐島官兵早已告別了吃新鮮菜全靠外運的歷史,海島溫室已成為駐地“菜籃子”工程示范點,一年四季可生產新鮮蔬菜。

海島溫室外景

“說實話,每年上島都愁得慌。愁啥?暈船!”張功臣告訴記者,每次上島都是一番考驗,海島路途遙遠,乘船需要接近3個小時的路程,第一次上島時從沒坐過船的他暈得一塌糊涂,盡管船速已經(jīng)很快,但是還是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漫長、特別煎熬。此后,每次上島都是常備暈船藥、暈船貼,盡管如此,遇到浪大、涌大的情況,還是暈得特別厲害。

目前,島上根據(jù)季節(jié)和戰(zhàn)士們的喜好,已經(jīng)可以種植多種多樣的蔬菜。受面積的限制,盡管每個品種的數(shù)量不多,但也可以豐富戰(zhàn)士們的餐桌。隨時隨地吃上新鮮蔬菜不再是一種奢望,甚至還可以跟陸地上的戰(zhàn)友們炫耀一下。

最近幾年,張功臣每次去島上都是當天返回,因為交通不便,最短2個星期才能有船。上島之前,溝通好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前備好物資,登島后迅速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平常的日子一般是通過微信留言來解決問題。發(fā)個照片,隨時咨詢怎么授粉、怎么施肥,張功臣都會一一耐心解答。

6天行程3200多公里

讓新疆高原官兵吃上西紅柿黃瓜

除了海島溫室工作之外,張功臣還4次到新疆軍區(qū)邊防連隊開展溫室種植調研和技術培訓,從高寒的帕米爾高原到茫茫的北疆戈壁,行程上萬公里,協(xié)助解決部隊基層偏遠單位大棚蔬菜種植難題,并針對高原氣候特點試種蔬菜新品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新疆某部開展技術服務

2018年,張功臣受邀參加了新疆軍區(qū)“菜籃子”工程計劃——農業(yè)科技服務進基層活動。在6天時間里,張功臣同科技服務團走訪了北疆戈壁5個邊防連隊,行程3200多公里,實地查看了連隊日光溫室12個,養(yǎng)殖溫室10個。針對戰(zhàn)士們在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土壤板結、冬季溫室濕度大、灰霉病發(fā)生嚴重等共性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并重點針對高寒地區(qū)邊防連隊日光溫室存在保溫效果差、光照管理不科學、大水漫灌和土壤鹽堿化等問題進行了講解和指導,讓邊防一線哨所蔬菜自給率大幅提升。

在南疆海拔4700多米雪域高原的某邊防連,張功臣參與了1處高原蔬菜種植示范基地的升級改造,通過引進新型防水保溫被、卷膜機、植物栽培專用補光燈,更換無滴防紫外線棚膜,并針對高原氣候特點試種蔬菜新品種,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張功臣的傾心努力下,目前,高原蔬菜種植基地運行良好,西紅柿、黃瓜等以前難以種植的蔬菜品種均已成功種植,切實保障了高原邊防官兵的“菜籃子”。

在長期的溝通中,張功臣與官兵,尤其是朝連島駐島官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張功臣告訴記者,很多戰(zhàn)士們退役后一直和他保持聯(lián)系,經(jīng)常微信交流新的工作環(huán)境、生活瑣事,當然也少不了回憶以前的種菜故事,像家人般親切。

張功臣說,與官兵們交往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他不斷被新時代戍邊軍人積極樂觀向上、無私奉獻精神所感動。這次評為“齊魯最美擁軍人物”既是對他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他的一種鞭策。今后他將一如既往地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把更多農業(yè)科技成果應用到海防一線,讓官兵們的菜籃子更加豐富。

標簽:

資訊播報

樂活HOT

娛樂LOVE

精彩推送